近兩年,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作為新能源汽車之“心臟”的動力電池,也隨之受益。今年,先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施行,再是《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修訂。新能源汽車政策上的調整,使得動力電池市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電池與新能源車發展不匹配
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40471輛和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基于此,2015年以來,各家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快速擴充產能。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對33家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初步統計顯示,到2015年9月底,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聲稱的產能已經達到330億瓦時。盡管如此,過去一年,動力電池產能的增長速度,始終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尤其是高端動力電池短缺的問題,依舊是制約該行業擴張的關鍵因素。
對此,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隨著各家企業產能的逐步釋放,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部分企業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動力電池行業將出現激烈競爭。“未來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向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的企業集中,安全性和循環壽命要求越來越高,最終只有部分企業能生存下來。”
中國汽研技術經濟咨詢部部長抄佩佩也表示,低端電池材料產能過剩,高端材料依賴于進口,這是當前動力電池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瓶頸之一。而電池結構設計技術偏低、電池制造自動化程度低、電池新工藝開發能力弱、電池系統設計能力弱等,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動力電池市場魚龍混雜
當鋰離子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快速增長背后潛藏的危機:各種品質的動力電池投放市場,將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正是基于此考慮,國家部委目前正著手對汽車補貼政策與準入規則進行修訂。據抄佩佩透露,新準入規則或要求在“三包”期限內,純電動續航里程不低于80%。
這將導致想滿足要求的企業,需要提高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性能,電池采購成本將增加;而無法滿足要求的企業,則要提供更換、維修、維護等服務,售后成本增加。與此同時,整車企業受電池企業影響,不確定性較大。一旦電池企業沒有獲得準入,整車企業準入進度將受影響。
不過從目前來看,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保持強勁增長,產量有望達到60萬輛。一邊是政策的制約,一邊是技術短板尚未補齊,動力電池企業如今面臨的挑戰明顯增多。哪些企業能夠繼續搭乘新能源之“便車”,則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