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倍耐力、固特異等輪胎巨頭卷入反商業賄賂的風暴中心,引起業界廣泛關注。除鄧祿普輪胎公司商業賄賂案件已公開外,另7件案件都在調查階段、尚未結案。其實,倍耐力公司的信用信息也引人擔憂。
上海分公司3年收入為零
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上海),如果輸入關鍵字“倍耐力”,會跳出來倍耐力的兩個相關公司——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倍耐力輪胎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這兩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注冊地址分別為上海市普陀區大渡河路388弄5號1601-1室和1601-2室,表明兩個公司辦公地點緊挨著。這兩家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同。其中,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銷售母公司生產的全鋼子午線輪胎、鋼絲簾線及相關產品。
倍耐力輪胎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顯然廣得多,比如輪胎及其組部件、計算機軟硬件(電子出版物除外)、汽車配件和部件、炭化硅過濾器、化工產品等。從公司性質來看,前者是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后者為外國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從兩個公司的年報披露來看,2015年,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員工人數,從2013、2014年的50人增加到了100人;倍耐力輪胎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2013、2014、2015年報中一直披露有29人。
年報顯示,倍耐力輪胎貿易(上海)有限公司2015年度營業總收入為3319萬元,納稅總額220萬元,凈利潤189萬元。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2013、2014、2015這3個年度報告中,都公示其主營業務收入0萬元、納稅總額0萬元、凈利潤0萬元。
按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九條的規定,由企業選擇是否向社會公示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對外提供保證擔保、所有者權益合計、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信息,即企業可以在年報中不對外公示財務情況。
存在兩種可能
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3個年報中都公示收入為零,這存在兩種可能。
一是收入確實為零。作為分公司,可以不開展經營,或者以母公司名義開展經營活動,其收入都走其他公司(如母公司)的賬,這樣分公司賬面收入自然為零。這種情況下,分公司無力承擔與財產有關的法律責任,其民事、行政責任都應由母公司來承擔。
另一種可能是收入不為零,而是年報填寫錯誤。即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實際有經營收入,但在年報時因種種原因陰差陽錯填成了零。有專業人員稱,該分公司很可能屬于后一種情況。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一旦這家分公司被抽查或者被舉報,當地即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就進行核查。如果查實這家分公司實際有經營收入但年報公示為零,則應以“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為由,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此后,該分公司會受到國家38個部門的協同監管和聯合失信懲戒。盡管可以申請修改、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但列入和移出痕跡一直存在,留下信用污點記錄。當然,如果該分公司確實無收入,則可放心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