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于輪胎行業是艱辛的一年,疫情的反反復復,物流的磕磕絆絆,國內市場的冷冷清清,國外市場的紅紅火火……輪胎行業洗牌加速,淘汰加速,巨頭崛起,黑馬頻現,又逢“漲”聲一片。2022末,國內疫情管控終于放開,物流暢通,生活回歸正常,2023或再迎國內國外“雙輪驅動”?
輪胎企業“漲”聲一片
近日,玲瓏輪胎宣布,將從12月28日起對TBR(子午線輪胎)所有產品價格調漲3%。
隨著原材料價格一漲再漲,已有多家輪胎企業集中發布漲價通知。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11月以來,玲瓏輪胎、賽輪輪胎、中策橡膠、三角輪胎、浦林成山、風神股份等國內近40家輪胎企業已經發布了漲價通知,漲價時間從2023年1月1日-2月1日,漲價幅度多為3%左右。
除了國內輪胎,海外市場上,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等品牌也紛紛宣布漲價,最高漲幅達10%。
成本上漲是本輪輪胎漲價的原因之一。輪胎的原材料包括橡膠、炭黑、鋼簾線以及催化劑等等,其中橡膠與炭黑是推動此輪漲價的主要原因,此二者目前的價格正處于高位震蕩狀態。
12月份以來,全球逐步進入季節性減產期,天然橡膠延續反彈趨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16日,我國天然橡膠市場均價為12483元/噸,較11月初上漲了10.2%;橡膠主力期貨價格自2022年11月以來也開啟反彈,1月3日價格已達13070元/噸,漲幅超11%。
而炭黑價格近期則刷新近十年新高,據生意社數據,去年12月31日國內炭黑報價12050元/噸,較年初上漲幅度達31.34%。
同時,由于臨近春節,物流成本等因素也會影響原材料的價格。此外,越來越嚴的環保政策也使得炭黑、輪胎等化工產業的生產成本上升。
不過,讓輪胎企業稍微松一口氣的是,除了天然橡膠、炭黑漲價外,其它的原材料如合成膠及助劑、鋼簾線的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調。合成膠、助劑、鋼簾線等價格下調一定程度上也對沖了天然橡膠、炭黑的漲價壓力。
此外,需求上也逐步向好。據海關總署披露,海外市場輪胎需求量也在穩步增長,1-11月橡膠輪胎累計出口699萬噸,同比增加5.1%;累計出口金額1805.48億元,同比增加13.7%。
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對于未來新能源輪胎在原配市場和替換市場的發展來說是個好消息,新能源專用輪胎前景廣闊。
隆眾資訊表示,國內市場春節前需求逐步萎縮,節后將逐步回暖。海外市場,近期仍以謹慎補貨為主,需求量將弱于往年同期水平,2月份后有望慢慢回升。目前,輪胎原材料價格正在逐步回落,但是受疫情影響,輪胎企業開工率不高,疊加下游需求復蘇,輪胎產品漲價或將持續。
2023年,國內外市場驅動力將會如何?
賣的越來越好的國外市場
2022年1-11月中國橡膠輪胎累計出口數量699萬噸,比2021年同期增長5.1%,累計收入180.5億美元。2022年11月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數量57萬噸,比去年減少了15.8%,收入14.55億美元,比去年減少12.1%。根據數據可知,雖然11月當月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下降,但1-11月輪胎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增長較快。
在看一下中國輪胎頭部企業海外年收入,2021年賽輪集團實現外銷130.05億元,外銷營業收入較上年增加了18.64%,在上市輪胎出口企業中排第一;玲瓏出口及海外銷售84.51億元外銷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了2.17%;三角輪胎2021年外銷收入49.63億元,外銷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了10.43%;青島森麒麟國外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3.01%。中國輪胎逐漸打開國外市場,中國輪胎在國外賣的越來越好。
正在逐步恢復的國內市場
國內輪胎市場本來就有很大的基數。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2億輛,其中汽車3.15億輛;前三季度新注冊登記汽車1740萬輛,其中第三季度新注冊登記629.5萬輛,月均注冊登記量明顯高于上半年。無論是汽車的保有量還是增量,都說明國內輪胎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疫情管控的結束,必然讓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重新充滿活力。輪胎與出行息息相關,3年的管控結束,出行不再有阻礙,消費末端重新覺醒。物流的暢通對輪胎業也至關重要,2022年屢屢出現的物流阻塞造成了工廠的停產限產,現在交通運輸重新暢通。雖然需求完全恢復也需要時間,但趨勢已經明朗,國內輪胎市場必然重新崛起。
2023或再迎雙輪驅動?
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一直是輪胎企業重要的輪胎銷售陣地,守住市場就是守住飯碗。在過去的3年中,大環境讓輪胎企業如遭當頭一棒,輪胎產能無法釋放,終端需求萎靡,庫存堆疊成山。走向國外市場就成為了救命的良藥,國外的車輪轉起來,就能彌補國內需求不振帶來的虧損,正好由于經濟危機消費降級,中國輪胎憑借良好的質量低廉的價格成為了良好的替代品,中國輪胎必然借助此次機遇不斷提升國外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也不能丟,那些已經苦苦等中國市場恢復的輪胎企業一定不能在黎明前放棄。中國輪胎市場一直也是國外輪胎企業垂涎的肥肉,之前中國輪胎在工藝質量上和國外的輪胎都有一定的差距,先入為主導致許多消費者對中國輪胎有了一定的偏見,但是這幾年中國輪胎已經有質的飛躍,并且在某些領域技術領先。中國輪胎企業更應該抓住近在眼前的機會,抓住新一代的消費者帶來的機遇,讓國內市場這個大輪胎也轉起來。
尾聲
雖然目前合成膠、助劑、鋼簾線等其他輪胎原材料價格有所下調,但是據隆眾資訊輪胎行業分析師朱志煒分析,輪胎企業開工率忽高忽低、庫存高企、運輸不暢等因素帶來的運營成本壓力明顯提升,對輪胎企業漲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多數輪胎企業今年盈利情況不佳。因此,除了已宣布漲價的企業外,預計近期仍會有企業跟隨上調。
2023是充滿機遇與希望的一年。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所有的禁錮都已經解開,需求在不斷增加,生活和消費的煙火氣都回來了。對于國外市場來說,中國輪胎借助各個渠道,正在不斷把好的輪胎送到外國消費者手中占領市場份額,輪胎市場必然蒸蒸日上。2023我們期待國內國外市場的“車輪”都轉起來。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證券時報,車與輪
輪胎企業“漲”聲一片
近日,玲瓏輪胎宣布,將從12月28日起對TBR(子午線輪胎)所有產品價格調漲3%。
隨著原材料價格一漲再漲,已有多家輪胎企業集中發布漲價通知。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11月以來,玲瓏輪胎、賽輪輪胎、中策橡膠、三角輪胎、浦林成山、風神股份等國內近40家輪胎企業已經發布了漲價通知,漲價時間從2023年1月1日-2月1日,漲價幅度多為3%左右。
除了國內輪胎,海外市場上,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等品牌也紛紛宣布漲價,最高漲幅達10%。
成本上漲是本輪輪胎漲價的原因之一。輪胎的原材料包括橡膠、炭黑、鋼簾線以及催化劑等等,其中橡膠與炭黑是推動此輪漲價的主要原因,此二者目前的價格正處于高位震蕩狀態。
12月份以來,全球逐步進入季節性減產期,天然橡膠延續反彈趨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16日,我國天然橡膠市場均價為12483元/噸,較11月初上漲了10.2%;橡膠主力期貨價格自2022年11月以來也開啟反彈,1月3日價格已達13070元/噸,漲幅超11%。
而炭黑價格近期則刷新近十年新高,據生意社數據,去年12月31日國內炭黑報價12050元/噸,較年初上漲幅度達31.34%。
同時,由于臨近春節,物流成本等因素也會影響原材料的價格。此外,越來越嚴的環保政策也使得炭黑、輪胎等化工產業的生產成本上升。
不過,讓輪胎企業稍微松一口氣的是,除了天然橡膠、炭黑漲價外,其它的原材料如合成膠及助劑、鋼簾線的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調。合成膠、助劑、鋼簾線等價格下調一定程度上也對沖了天然橡膠、炭黑的漲價壓力。
此外,需求上也逐步向好。據海關總署披露,海外市場輪胎需求量也在穩步增長,1-11月橡膠輪胎累計出口699萬噸,同比增加5.1%;累計出口金額1805.48億元,同比增加13.7%。
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對于未來新能源輪胎在原配市場和替換市場的發展來說是個好消息,新能源專用輪胎前景廣闊。
隆眾資訊表示,國內市場春節前需求逐步萎縮,節后將逐步回暖。海外市場,近期仍以謹慎補貨為主,需求量將弱于往年同期水平,2月份后有望慢慢回升。目前,輪胎原材料價格正在逐步回落,但是受疫情影響,輪胎企業開工率不高,疊加下游需求復蘇,輪胎產品漲價或將持續。
2023年,國內外市場驅動力將會如何?
賣的越來越好的國外市場
2022年1-11月中國橡膠輪胎累計出口數量699萬噸,比2021年同期增長5.1%,累計收入180.5億美元。2022年11月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數量57萬噸,比去年減少了15.8%,收入14.55億美元,比去年減少12.1%。根據數據可知,雖然11月當月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下降,但1-11月輪胎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增長較快。
在看一下中國輪胎頭部企業海外年收入,2021年賽輪集團實現外銷130.05億元,外銷營業收入較上年增加了18.64%,在上市輪胎出口企業中排第一;玲瓏出口及海外銷售84.51億元外銷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了2.17%;三角輪胎2021年外銷收入49.63億元,外銷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了10.43%;青島森麒麟國外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3.01%。中國輪胎逐漸打開國外市場,中國輪胎在國外賣的越來越好。
正在逐步恢復的國內市場
國內輪胎市場本來就有很大的基數。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2億輛,其中汽車3.15億輛;前三季度新注冊登記汽車1740萬輛,其中第三季度新注冊登記629.5萬輛,月均注冊登記量明顯高于上半年。無論是汽車的保有量還是增量,都說明國內輪胎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疫情管控的結束,必然讓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重新充滿活力。輪胎與出行息息相關,3年的管控結束,出行不再有阻礙,消費末端重新覺醒。物流的暢通對輪胎業也至關重要,2022年屢屢出現的物流阻塞造成了工廠的停產限產,現在交通運輸重新暢通。雖然需求完全恢復也需要時間,但趨勢已經明朗,國內輪胎市場必然重新崛起。
2023或再迎雙輪驅動?
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一直是輪胎企業重要的輪胎銷售陣地,守住市場就是守住飯碗。在過去的3年中,大環境讓輪胎企業如遭當頭一棒,輪胎產能無法釋放,終端需求萎靡,庫存堆疊成山。走向國外市場就成為了救命的良藥,國外的車輪轉起來,就能彌補國內需求不振帶來的虧損,正好由于經濟危機消費降級,中國輪胎憑借良好的質量低廉的價格成為了良好的替代品,中國輪胎必然借助此次機遇不斷提升國外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也不能丟,那些已經苦苦等中國市場恢復的輪胎企業一定不能在黎明前放棄。中國輪胎市場一直也是國外輪胎企業垂涎的肥肉,之前中國輪胎在工藝質量上和國外的輪胎都有一定的差距,先入為主導致許多消費者對中國輪胎有了一定的偏見,但是這幾年中國輪胎已經有質的飛躍,并且在某些領域技術領先。中國輪胎企業更應該抓住近在眼前的機會,抓住新一代的消費者帶來的機遇,讓國內市場這個大輪胎也轉起來。
尾聲
雖然目前合成膠、助劑、鋼簾線等其他輪胎原材料價格有所下調,但是據隆眾資訊輪胎行業分析師朱志煒分析,輪胎企業開工率忽高忽低、庫存高企、運輸不暢等因素帶來的運營成本壓力明顯提升,對輪胎企業漲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多數輪胎企業今年盈利情況不佳。因此,除了已宣布漲價的企業外,預計近期仍會有企業跟隨上調。
2023是充滿機遇與希望的一年。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所有的禁錮都已經解開,需求在不斷增加,生活和消費的煙火氣都回來了。對于國外市場來說,中國輪胎借助各個渠道,正在不斷把好的輪胎送到外國消費者手中占領市場份額,輪胎市場必然蒸蒸日上。2023我們期待國內國外市場的“車輪”都轉起來。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證券時報,車與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