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外輪胎市場對中國輪胎的需求暴漲,中國輪胎企業靠出口實現了利潤的扭虧為盈;而在主機廠銷量大增的刺激下,多家胎企在中國的配套業務也同樣玩得風生水起。可以說,2023年是近五年內,輪胎企業過的最好的一年。
但是對于輪胎零售業務來說,2023年似乎成為了“一言難盡”的一年,停不下來的漲價、賣不動的庫存給了輪胎替換市場整整一年的壓力。輪胎企業“熱火朝天”,輪胎市場“天寒地凍”的反差,在2024年還會持續嗎?2024年輪胎行業又將會迎來哪些變化?
輪胎價格繼續暴漲
2023年的漲價始于2022年底。根據2022年12月的預告,至少有24家輪胎企業在2023年1月1日集體漲價。此后輪胎價格暴漲持續了將近3個月,40余家企業共發布了53張漲價通知。此后雖然因市場銷量在4月腰斬而讓輪胎漲價潮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臨近9月,隨著原材料價格突然暴漲,更厲害的漲價潮再度突襲輪胎市場——3個月內80多張漲價通知砸進輪胎市場!
2024年的漲價還會這么嚴重嗎?
當然!還可能會更厲害!
與2023年極為相似的是,已有輪胎企業在2023年年底發布了漲價預告。德國馬牌在日本輪胎市場宣布,自2024年3月起,將對其商用輪胎產品價格平均提高5%。而其夏季和全天候輪胎的價格也將于3月1日調整,冬季輪胎的價格則將于7月1日調整。而自2023年年底就開始宣布全年漲價策略的原因是對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飆升的預判。
首先,第一季度是東南亞主要橡膠園的停割期,供不應求之下,天然橡膠價格普遍在1月到4月會迎來瘋漲。而能源費用方面,已有機構作出預測,在2023年底油價“六連跌”后,柴汽油價格將在2024年“止跌反彈”。這也意味著,輪胎企業在1月到3月期間會處在極大的制造成本和運輸成本壓力之中。
而輪胎企業為了釋放壓力,大概率會在1月3日“油價”調整后,開始向市場發布漲價通知。預計第一輪漲價潮,輪胎市場至少迎來30張漲價通知。
出口生意風光難續
不過,即使發布漲價通知,輪胎企業在國內市場也依舊“賺不到什么利潤”,因為國內市場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早已定格在了“價格戰”套路中,1%、3%的漲價對輪胎企業利潤擴大幾乎無濟于事,多數輪胎企業的利潤構成來自于海外輪胎市場。這也是為何2023年不少輪胎企業可以扭虧為盈,實現利潤的數倍上漲——海外市場賣得太好了!
那2024年還會是這樣嗎?從當前各國輪胎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來看,2023年的“出口”可能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2024年,輪胎出口生意正在因為一些突發事件而變得“緊張”。
首先制約2024年輪胎出口的就是歐美市場“雙反”的再度開鬧。2023年底,美國開啟了對泰國中卡輪胎的雙反調查,調查結果、雙反措施等相關信息都會在今年年中進行披露。按照以往規律,大概率泰國工廠生產的中卡輪胎會被判定需要接受“雙反”,而按照目前能夠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判斷,泰國工廠生產的中卡輪胎可能要面臨高達40%的雙反稅率——中國輪胎企業出口利潤可能即將降至10%以下。
如果出口利潤被壓扁,那么對于輪胎企業來說想要重現2023年的利潤風光可能是難上加難。
此外,海外市場輪胎庫存飽和也會對輪胎企業企業的出口量造成一定影響。目前,歐洲市場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進口量直線暴跌,然而有消息顯示,其當地經銷商庫存并未因為進口減少而降低。歐洲多數經銷商仍然面對著幾乎頂到天花板的輪胎庫存量。歐洲經濟復蘇的緩慢讓輪胎市場繼續冷冷清清。而美國輪胎市場也是幾乎相同的情況。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美國從中國、泰國、越南的中卡輪胎進口分別降低了55.5%、63.2%和39.5%。
此外由于外資輪胎企業在歐洲的新建產能和美國的擴建產能逐步在2024年下線,一些此前交由中國輪胎企業的訂單將逐步減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繼續沖擊輪胎企業對歐美的輪胎出口業務。
這也意味著,在歐美高庫存、低代工、高雙反的共同打擊下,輪胎企業在2024年的出口業務將遇到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2023年風光難續!
輪胎產能兩極分化
出口生意如果腰斬,是不是意味著輪胎企業在2022年和2023年的產能投資等于白干?
這可不一定!至少從2023年的輪胎企業產能布局來看,多數頭部輪胎企業已經及時止損。2023年至少有3處國內全鋼胎產能暫緩或終止推進,原因就是對市場前景的預判——全球卡客車輪胎市場復蘇進度遲緩,當前產能足以支撐全球市場供應。預計2024年,全鋼胎產能擴建會更加謹慎,甚至在國內的擴產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對于乘用車輪胎產能,可以預見的是將會繼續擴大生產線。乘用車數量連年遞增保障了輪胎產能的可持續消化。而美國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唯一沒有出現進口量下滑的也是乘用車輪胎這一細分市場。最糟糕的行情中仍能保持正增長,乘用車輪胎產能還有進一步深挖的可能。
2023年已經展現出了這樣的趨勢——超過1億條半鋼胎的產能正在擴建中。此外,隨著輪胎企業“歐洲和北美產能拓展潮”開啟,預計2024年中國乘用車輪胎產能將擴大來增加對歐美市場的乘用車輪胎輸出,預計乘用車輪胎產能有望在2024年至少增加3000萬條以上。
胎企排隊上市圈錢
而企業擴大產能就意味著更多資金的注入,這些資金從哪里來?股市,就是其中一個優質來源。2023年,我們看到了湖北奧萊斯、江昕輪胎、托普輪胎等多家企業完成了上市;海安橡膠、徐輪橡膠等輪胎企業還在緊鑼密鼓籌備上市事宜。輪胎企業的上市速度明顯較前兩年有了更迅速的推進。
上市,意味著更多的資金籌集用于輪胎產能“噸位”建設。在當前仍是噸位決定地位的輪胎產業中,輪胎企業往往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這也表示輪胎企業為了得到發展用的錢,上市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因此,2024年輪胎企業上市只會比2023年更快更猛。在東營市政府公布的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顯然籌備上市的企業更多(共有30家)。而2023年12月,廣饒縣已經通過與證券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來推進其縣內18家輪胎企業的上市事宜。
這似乎也預示著2024年在中國股市中,我們有望看到10家輪胎企業官宣上市或者掛牌。
行業洗牌速度加快
當然,在不少企業熱火朝天籌備上市時,也有很多企業在黯然退場。2024年輪胎市場的迷霧重重帶給不少輪胎企業更大的生存壓力。出口挑戰增加、全鋼胎市場復蘇緩慢、環保嚴查、新一輪落后產能淘汰、市場銷量(大車胎)短期逆轉無望,都在加速向“落魄”企業施壓。
而國內輪胎制造業著重發展頭部企業的策略,也讓中小型輪胎企業“瓜分市場”的能力日漸衰弱。而在銷售端方面,銷售費用的增加、盈利空間縮窄、貨運拉垮導致替換需求降低,以及囤貨賒賬帶來的債務問題,不少經銷商也在面臨破產危機。
2024年,行情如果真如預測般下滑,那么今年破產企業數量有可能超過30家!
產品趨勢更大更新
那么誰不會被2024年洗牌出局呢?產品跟得上趟兒的輪胎企業!縱觀近幾年輪胎銷售的趨勢可以發現,雖然目前中國主流輪胎市場的銷售尺寸仍聚集在16寸,但是更大尺寸的輪胎銷售已經抬頭。而海外市場方面,國內企業17寸輪胎出口已是主流;而海外基地對歐美的輪胎出口,18寸輪胎的產能利用率幾乎都在80%以上。這也意味著全球輪胎銷售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大——16寸、17寸和18寸輪胎“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2024年將更趨近于4成,新能源汽車輪胎將更多出現于輪胎企業的新品當中。大尺寸、高承重、靜音棉、高耐磨、新能源專用將成為輪胎企業新品的主要關鍵詞······
(原創,責任編輯:晨晨)